一、内容摘要
为深入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关于“要结合校情、学情对优质资源合理遴选使用和进行优化整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后疫情时期学生返校复学后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本课题组积极深入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的相关研究。通过充分的文献分析和实践研究,我们了解到目前教学资源建设,一方面资源缺乏、质量不高,现在网上教育资源库丰富,但是总体呈现出结构单一的特点,资源质量良莠不齐,而且大部分资源库只是对素材的简单堆积,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资源建设的规范和标准不统一。资源建设者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资源进行分类、定义,这不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本研究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以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宗旨,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和教学资源特点,探究小学生线上个性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以期完成小学生线上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资源建设。
二、关键词
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个性化学习 基本原则 有效途径
三、引言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雅居园校区曲淑华主持的《小学生线上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资源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0YZJ156,参与人徐静、曹丽媛、刘雯雯、陈桂玲、米文丹、李艳荣、刘超、张晓云、杨慧慧。
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本课题根据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研究小学生线上教学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小学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有效途径,丰富线上教学的理论;制定线上资源介绍和使用指南,提高学生的线上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构建小学生线上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有效性评价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成果内容
(一)问题缘起
1.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等教育部门关于线上学习的政策要求
疫情时期,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济南市教育局的工作指导意见中均提到了各地和学校要根据疫情、校情、学情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并做好网络教学资源内容审核,按照实用、适用的原则遴选使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0年4月13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复学第一课’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教育教学衔接,要依据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线上教学进度与效果,认真开展线上教学效果诊断评估,精准分析学情。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业基础,精心做好复学后课程教学安排,根据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做到“一校一案、一科(专业)一案、一班一案”。要进一步摸清学习困难的学生、线上学习条件困难的学生以及不能按时返校学生的情况,“一生一案”指导辅导。
2.为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资源保障
复学返校的后疫情时期,相对于班级集体授课的教学方式而言,线上学习依然是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背景、认知能力等个性特征,选取适合的线上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以满足个体能力发展的需求。而目前存在的教育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学生无法以低成本有效途径获得精准、优质的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对于教学资源的需求,探究小学生线上个性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含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
1.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课题以教师线上教学质量和学生线上学习质量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小学生线上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最后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课题研究效果。
(2)总体框架
①学习课题相关理论
通过文献学习,学习国内外有关个性化学习的理论与模式研究、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功能与策略研究。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个性化学习等。
②开展课题相关调查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家长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对战“疫”中开展线上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认识、方式、困惑、建议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使用的教学资源的来源、选择原则、制作原则、制作方式、使用方式、使用时机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差异的了解程度、了解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解家长对学生线上学习的接受度、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效果、学习表现等。
③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
根据从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展开的调查进行充分的分析后,提出实验猜想,进行实验研究。
④开展小学生线上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的研究
通过对调查分析和实验过程、结果的分析,研究战“疫”中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小学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原则的基础之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资源建设途径。
(3)研究重点难点
研究重点:
①从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家长方面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相关调查,为本课题结论的提出奠定基础,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②重点研究战“疫”中小学生线上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途径,为提高学生居家学习质量提供保障,为“疫”后的线上学习提供科学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以及建设方式。
研究难点:
①设计科学化、信度和效度高的调查问卷。
②开展有效、科学化的实验研究,提出具体可操作、有效的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
(4)主要目标
①研究小学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
②制定线上资源介绍和使用指南,提高学生的线上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③构建小学生线上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有效性评价体系。
④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设小学线上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混合研究方法。
(1)教育实验法:立足于实验教学班,通过对学生依托线上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前、学习后的变化,分析探究优秀教学资源的建设路径。
(2)文献研究法:借鉴国内外环境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的经验,组织教师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个性化学习和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了解已有研究现状,发现我国针对个性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本研究的思路。
(3)案例分析法:收集线上个性化学习资源建设案例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全面、彻底、具体地分析,总结它们设计中的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借鉴其优点,改善其不足,以强化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4)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对教师线上教学和线上教学资源遴选与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和需求、线上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为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形成奠定基础。
(5)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活动综合各种因素,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认识。组织教师及时撰写案例分析、论文,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编印案例集、论文集等。
(三)研究结论
结合前期从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家长方面进行相关调查分析和实验过程、结果的分析,本课题组教师进一步对战“疫”中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小学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在此原则的基础之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资源建设途径。
1.基本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而内容形式有趣的教学资源更容易吸引并延迟学生的注意力。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线上学习资源应体现趣味性。
(2)交互性原则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有限,单一直播的教学资源与互动性较强的教学资源相比,后者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资源建设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来强化资源的交互性和丰富性。
(3)拓展性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注重学生内化知识以建构自身的知识系统。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结果也是指向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往往都是集体学习之外的拓展。基于此,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应符合这一准则,并保留一定的拓展空间,做到新旧知识融合并适当拓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4)可视化原则
线上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文字、图画、视频、图表等,小学生的视觉思维特征就决定了其在接收信息时更偏重于看到的画面,那么教学资源在建设时应适应这一原则,可视化原则。也就是说,将教学资源中的内容转变为有关的可视化信息,进而降低一部分冗长文字信息的出现频率,达到凸显重难点的目的,这样的资源呈现会更加有效。
2.有效途径
(1)提升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不大,而依托网络资源的线上学习,就要求各学科教师参与到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去。教师信息技术的水平就直接关系到教学资源的质量,所以提升老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条件。
(2)做好教学资源的分类与管理
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是索材类教学资源的建设,各类教学资源分类建设,更利于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
根据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可以分为以下八类: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
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
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
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些门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3)改善教学资源的更新与管理机制
网络资源的更新较快,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发展变化更快,在教育资源建设中要注意实时更新,避免教学资源变得“孤立无援”,要建立改善教学资源的更新与管理机制。设置专人分类管理,逐渐建立起“缺失——供给——平衡”不断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使其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步。
(4)强化各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多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是趋于综合性的,所以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应该杜绝过于强调科目本位,强化各学科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避免老师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低水准的重复建设上,提升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减轻资源建设的负担。
政策建议
1.关注并落实各级教育部分关于线上教学及复学后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使用等的指导意见。
2.改善老师评价体制,从学校的层面激励老师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将老师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成果也纳入老师的年度考核指标中去,从策略上激励老师,并使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教学资源建设。
3.聘请专家指导团队,对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相关培训,改良资源建设管理机制,以期做好教学资源建设,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线上学习质量。
Copyright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鲁ICP备110221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