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在2014年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之旅
【源起】
伴随可汗学院的风靡浪潮,翻转课堂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这是专属我的学习”这样一种感受,它的可停、可重复让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节奏……
2013年9月华东师大C20慕课联盟(初中、小学)成立,我校成为联盟成员之一,老师们开始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现与我校正在开展的“基于预习基础之上的自主探究学习”有着众多的契合点。
那么,如何把翻转课堂与我们正在开展的自主探究学习有效的结合,将其作用最大化?
如何克服灌输式的视频学习,让微视频成为学生预习的专属指导老师?
……
众多的疑问与思考,跟随我们的研究同步上路……
【正文】
翻转课堂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是它教学的本质——解疑答惑并没有改变!翻转课堂看似基础的知识通过视频都传递给学生了,但无论是在视频还是在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并没有改变!换言之,要想真正的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对教师的教学观、自身的业务能力、课堂的掌控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支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翻转课堂的优势也就无从落实,同样其他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也都无法从根本上推近课堂教学的变革!
一、翻转课堂让教研活动先行翻转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教室,要求学生发挥团队互助作用开展自主学习,要求课堂上开展自由争辩……那么多要求,我们的老师做到了吗?我们的教研活动不就如同一个教师版的课堂吗?要研究翻转课堂,我们的教研活动是否应该先行翻转呢?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在开展微视频制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翻转教研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目前为止我校已经开展了四次翻转教研活动,每期一个探讨主题,每期之间尽可能的有关联;每期要有问题的探讨做引领,还要有现实课堂问题的解决让老师们能够学以致用,也就是要接地气。活动分前期准备、教研正当时、教研后记感悟三个部分进行。
1.引领老师们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如同翻转课堂的学习一样,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需要先行学习微视频,带着思考进入课堂,老师们参加教研活动之前如果不做充足的准备,何来有效教研呢?因此,每期活动之前一定要打有准备之仗!
(1)确定主题
活动之前的两周,由分管的教务主任负责与每一期教研活动的优胜团队的老师们共同商定活动的主题。既保证了探讨的内容是老师们真正所需,有实现了能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引领,避免毫无目的漫天飞舞似的主题。活动同时将评价机制引入,没有适当的评价做刺激,没有竞争何以走的快乐,走得长远?如同我们的课堂,优质的评价机制和探讨主题,可以引发孩子们激动人心的课堂争辩!
(2)文章漂流
没有学术高度的引领,我们这些草根如何成长的更快呢?所以围绕每期主题,教务主任都会广泛搜集好的文章推荐给老师们阅读,让文章在各教研组之间“漂”起来,老师们提前进行了自主学习,如同翻转课堂学生课前的微视频学习,有了共同的阅读,增加了日常工作中的讨论,在真正的课堂——翻转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的思维才能激烈碰撞,例证也才能结合理论更具说服力。
(3)发布“各色”征集令
以上工作完成后,每一期优胜团队的队长负责在QQ群中发布“红桃”、“方片”、“梅花”各色征集令,宣布接下来翻转教研的议题,号召老师们提前思考,带着充足的准备参与活动。
前期的工作我们共同做,让优胜团队的队长来发布最终的活动方案,给老师们传递的信息是:一个团队灵魂人物的重要性,如同我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小组一样,组长起到组织、引领和协调、评价的作用,是团队的主心骨。
2.让老师们感悟到:课堂的自由争辩是师生同生共长的可贵资源
每期翻转教研的开展都是采用小组共同探讨的形式,围绕每期的主题,以妙趣横生的形式展开。有时是主持人结合自己教学中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抛出问题;有时是结合漂流文章直接切入主题;有时是结合当下教育现象引申开来……
每期翻转教研以两个大环节展开:“私房菜”分享环节和“教场牛刀”环节,这两个环节让我们走进精彩,让两个半个小时的教研时间飞逝而过。
(1) “私房菜”分享我的所有,成就大家的精彩
各教研团队用部分时间就自己的体会或思考进行组内交流,提炼要点记录在小黑板上。如同我们的课堂,适当的组内交流讨论才能形成组内的共识,才有东西与所有人分享,适时精炼的记录才便于交流时的顺利展开。
分享的过程更是火花碰撞,各团队的展示也异彩纷呈:有的派出代表有理有据地讲述团队意见,有的合理分工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有的将问题聚焦做出了前瞻性的探讨,有的如同课堂一样对“学生们”进行提问……主持人不时的插播问题则不断的引发争辩的小高潮。
在分享环节,老师们时而争论的面红耳赤,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点头表示认同,时而拍案而起……正因为老师们带着思考和真诚投入教研,我们的翻转教研才开始的真实和有效,才能够引领课堂教学。
(2) “教”场演练牛刀,进一步锤炼个人基本功
如果说分享环节是打有准备之仗,则教场牛刀环节更多的是考察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和老师们个人素质的一种即兴展示,是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一次次磨练和提升。
内容既有课本的基本练习,又有拓展提高和奥数题目的考察;有时呈现的是教材的某个知识点,要求团队进行现场备课与教学展示。
无论是题目的讲解,还是教材知识点的突破,目的都是磨练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而展示时不论用何种形式,但要遵循一个原则——问,因为善于讲老师顶多是一个匠者,而善于问的老师才是真正的智者!
每一题目或是知识点的背后都有关键词:数学味、转化、系列化、细节、问之道……这些关键词能够触发老师们深入的思考和自我反思,从而引领自己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论的推进,当教研进入尾声之时,下期教研的主题也会随之迸发,我们的翻转教研是以系列化进程开展的,如同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分章节成系统的一样。
3.将感悟及时的梳理记录,将在活动中的习得在课堂中展现
每一期活动的结束,每一位参与者都要及时的写出自己的一句话感悟:不要浮夸,要的是真实;不要谬赞,要的是真诚;不要短暂的热闹,要的延伸到课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在系列主题翻转教研活动中,既有团队代表们的精彩讲述,又有老师们现场的质疑争辩,还有主持人的评价问询,思维的碰撞激起火爆的争论,理越辩越明,教之道愈问愈清。
问之道,让知识流动起来;
问之道,让疑问随之消散;
问之道,让思辨舞动起来!
每一期活动之后老师们经常会问:下一期的翻转教研又有怎样的惊喜呢?
翻转教研,任重道远……
二、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
2014年3月19日上午,雅居园校区在学校多媒体举办了“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 雅居园校区的领导与老师、山师附小本部和齐鲁合作学校的部分领导和老师共同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议还邀请了“专家团”——济南市小学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陆泽贵、谢毅老师,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王红艳副教授。
会上,数学大组组长李学梁老师借用微视频,向与会的领导和老师们介绍了我校数学学科在微视频制作、翻转课堂、翻转教研方面做出的探究与尝试;随后,由田建晶、王文娟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数学展示课《年、月、日》和《长、正方体的认识》。
短小精悍的微视频、饱满独特的教学设计、自由争辩的课堂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认可,并点燃了大家研讨的热情。展示课后,紧接着进行了精彩的研讨交流和解疑答惑环节。老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收获与疑问,陆老师现场答疑,并对我校扎实的教研活动与专题研究给予了好评,肯定了我校对微视频的准确定位。他结合翻转课堂对教师的高要求鼓励老师们不断丰富自我的业务能力;谢老师就如何发挥微视频在预习中的作用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并建议雅校的数学团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大步子前进,力争早日结出硕果;王老师对微视频的制作与使用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此次研讨会立足现代教育观,着眼教师与学生的长远发展,实现了“翻转课堂”与我校数学学科正在开展的“基于预习基础之上的自主探究学习”有效的融合。与会专家们的精彩点评,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实践拓宽了研究思路,相信雅校的数学教研会借着春风乘势而上!
Copyright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鲁ICP备110221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