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对于“翻转课堂”,我并不陌生,因为听过很多这样的课,但是总少了那么一点点的心动,但当我亲身体验了一次这样的教学后,不得不说我深深得爱上了这样的课堂,更让我忍不住去了解何为翻转课堂,它究竟翻转了谁。
“翻转课堂”其实是一种手段,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是为了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生虽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的学习;是课堂的内容得以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的学习;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更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的学习。
【案例背景】在学校自主学习理念的“逼迫”下,我刚刚上了一节《笔算乘法》的研究课,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翻转课堂。这节课的教学程序是先看视频学生自学笔算乘法,然后完成自主学习记录单上的任务,最后根据学生的习题反馈和疑惑进行教学。
笔算乘法这节课,我整合了教材中的三个例题,包含了4个知识点:(1)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2)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3)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4)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原本需要三节课完成的教学内容,现在压缩成一节课,难度大、容量大,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上行吗?我的心里一直犯嘀咕。但从给学生放视频的一刹那,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学生中没有一个跑神的,都在精力集中的看视频,边看还边与视频中的“我”交流着。
而给我触动最大的是批阅自主学习记录单时,学生们提出的一个个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
我将问题梳理为四大类:1.列竖式时,一位数与多位数的十位(百位)对齐行不行?2.为什么计算时先从个位乘起?3.计算时某一位上的乘积满十或满几十怎么办?它的下一位又该怎样计算?4.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可以说这些问题都击中了本课的“要害”,都问到了笔算乘法最“根”上的东西——算理与算法。面对这些问题,我如获至宝,课堂的教学围绕着“解问”展开,那些只有在名师执教的课堂上学生才有的思辨、争论和碰撞,在我的课堂上居然也出现了。真问题点燃了学生求知欲望和研究问题的热情,他们在交流中理解了运算顺序的原理,提高了计算技能。之前怕讲不完、学不会的担心全是多余,学生不光学得轻松而且扎实。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按部就班,按照以前的设计去上这节课,那么这些宝贵的问题就不会浮出,就此被掩埋将是多么的可惜!
“翻转”感悟一:问题由学生提出,真实
《新课标》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批评争论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这节课,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成长,更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因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逼”着我为学生提供了提问和主动思考的机会,实现了学生真正的学习。不得不说,以前我是“保姆”,时时替学生着想,怕他们磕着碰着,这样做表面上问题少了,但是屏蔽掉了学生很多的疑问,没有教他们真正所想、所需要的。
“翻转”感悟二:为学生所需而教,高效
从“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到“课前学习+课堂交流”,这样的课堂更注重实际应用和答疑解惑;这样的学习目的更明确,效益更高,就拿《笔算乘法》一课,原本需要三课时的内容,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一节课轻松搞定。因为有了之前的视频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有所了解,主动性也大大加强,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知识进行吸收内化。
“翻转”感悟三: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改变
我的学生告诉我,他们最喜欢的是可以让视频暂停,以便有机会思考,而且还可以倒回来看,没有看明白时,能够重新观看。从学生的话语里,能感受到的是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所以,“翻转课堂”的尝试,正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有益尝试。
原来我是“保守派“,但当我经历了翻转课堂后,我想说不要害怕尝试新的东西,你可能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
Copyright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鲁ICP备110221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