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进步 共同成长
——记五年级数学组读书交流会
5月26日,五年级数学组举行了读书交流会活动。本学期,组内四位老师分别阅读了《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江红)、《教学勇气》(王文静)、《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张丽娜)、《给年轻教师的建议》(赵晓敏)。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了交流。
交流会上,王文静老师结合所读书籍《教学勇气》首先进行了发言。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该书指出,教学的根本是学习的学生,而非教学的教师。学得好的学生未必就是教得好的教师最美好的成果。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绝妙的方式方法学习,包括有的学生另辟蹊径、超越上课的教师、既不靠上课也不靠教师,一样学得不错。然而,教师是最有力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很多很多——或者也有最有本事弄得学生根本学不到多少东西的人!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成为天使——引领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可以堕落为魔鬼——扼杀学生的天性,阻碍学生的成长。如此说来,教师操控学生生命成长的权力远大于其他各行各业。通过交流,我们意识到,我们更应该做一个用心的老师,用心研究与教学相关的自我内部景观,不但要有解剖自我的勇气,更要有解剖自我的行动,在解剖中认识真正的自我,变回自我!惟有如此,才会真正对学生的生命负责!
江红老师阅读的《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书中千惠和阿花的故事给了我们极大的触动。虽然组内有三位老师还没有孩子,但是也让我们思考了很多。教孩子什么东西最重要?好多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学钢琴、学画画,各种培训班从周一上到周日。但是,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父母比孩子先来到这个世上,同样也会比孩子先离开这个世界,总有一天他要独自生活。不论父母是生病还是去世,孩子都能一个人活下去——父母应该以此为己任,来教育子女。爱孩子,就是要教会孩子独自生存的能力。千惠妈妈就是秉持着这个理念来教育阿花。她呼吁:把你想教给孩子都教给他吧,绝不会为时过早。孩子往往比大人想的能干、坚强。这些坚强的表现,爱的点滴,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这都传承自千惠的言传身教。
张丽娜老师所读书籍《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也给我们很多启发。书中谈到的表扬艺术让我们受益匪浅。评判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意的。评判式的表扬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依赖和自卫。我们应当对孩子表达我们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悦和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自己做出判断。我们开始回想自己平时,也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才知道这些都是评判性的表扬,都是无益的,有时反而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甚至产生恐惧,它会让孩子倍受压力,引起反感和逃避。今后教学上应该尽量避免评判式的表扬,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受,不将形容词与孩子的品性联系起来进行表扬,让孩子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做到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
赵晓敏老师结合自己实际阅读了《给年轻教师的建议》,并将感想与组内老师交流。其中关于教学反思的探讨引起组内老师的共鸣。老师们一致认为,几十年教师职业生涯,如果没有规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相同的工作,就不可能有提高,而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却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另外,该书使老师们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并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另外,该书提出的“合作共进步”也让老师们受益匪浅。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同行合作、教研,共同进步。每个教师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教师来说,在集体教研中我们能汲取养分,在同事评课议课的过程中进步。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通过读书交流,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吸收一本书的精髓,了解作者的思想,读书交流会为忙碌的我们提供了快捷读书的途径
Copyright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鲁ICP备110221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