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学期一度的读书交流活动开始了。
本学期的交流活动和往年不一样的地方有三点:第一,各组读书交流活动时间,在学校周程中体现,目的是吸引更多热爱读书的老师们参加交流;第二,交流的书目必须是学期初学校推荐的书目,这样更便于交流,引发共鸣;第三,在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一名老师参加学校的读书论坛。各教研组的读书负责人组织老师们如期进行了交流,并记录下了交流的现场,从即日起陆续选登各教研组的读书交流掠影,与大家共享。
静心读书·修炼身心·积累能量
-------信息技术教研组读书交流会侧记
信息技术教研组 赵健
5月20日,信息技术教研组读书交流活动在安静舒适的图书馆进行。本学期因为组内人员较少,所以我们采取了主题读书的形式。我们共同阅读了心灵三部曲中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和《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泡上一壶清茶,老师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享受这一刻的安静与分享。教科研室边淑文主任全程参与了这次读书交流活动,边主任用自身经历谈了她对读书的渴望,描述了她在读书过程中的幸福感受。
韩慧老师在介绍《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时说道,“书中老人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真我’,‘真我’是爱、喜悦、和平,但它被身体、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团团包围,很难碰触,致使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我们常常不快乐,甚至是烦燥抓狂。”
“怎样才能与真我相遇?书中给了我们答案。”韩老师说道,“瑜伽、腹式呼吸、健走都是与真我相遇、联结的方式。其实做什么运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这些运动时的心态和状况。只要能够专心地关照自己的身体,所有的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
“除了与身体的联结,还要学习情绪的臣服、思想的检视、身份认同的觉察,从而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外在的世界。”韩老师分享道,“书中告诉我们,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这本书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也引发了我很多思想上的共鸣。”
宋雅琳接着说道:“平时由于工作忙,事情多,一些不顺心的事也会随之而来,经常会受负面情绪的困扰,读了这本书之后现在我能敢于正视这些问题了。这本书强调了人的内心,外在的有形世界是由内在的无形世界掌控的。”
“这是一本可以实践的书,”赵健在介绍《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时说道,“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首先查看了作者简介,发现书中说的都是自己亲身实践过的,不禁产生了兴趣。‘心想事成’真的可以么?其实这本书还是在指导我们了解自己,修炼身心。想要心想事成我的理解就是首先是了解自己的真心,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他,朝正确的方向采取积极正确的行动。”
“补充一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频率,而我们的意念、思想都是有能量的,他们的能量震动会影响其他的东西。好的思想和正面的情绪,它们的震动频率是很高的,经由你把他们散发到宇宙中,他们就会吸引震动频率相同的正面的人、事、物来到你的身边,反之亦然。这其实就是赵健刚才说的积极的态度。”宋雅琳接着说道。
“书中介绍的心想事成的秘密总结起来有三步:发愿、感恩、接受。知道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进而做出发愿宣言,这样就会带出正确情绪。因为有感恩的心,我们会去关注生活中对我们的目标有帮助的点点滴滴,并以相应的行动呼应。这其实就是我刚才说的。”赵健介绍到。
“最重要的还是学会接受,”宋雅琳接着说道,“当我们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之后,就应该放下,让事情自然发生。如果你认为,你要的东西非到手不可,其实你是在推开这个东西。要接受,先放下,我感觉这很有禅意。”
韩老师说:“我特别喜欢书里的一句话‘你不可能经由一个没有喜悦的旅程,到达一个喜悦的终点。在过程中保持一颗喜悦的心,无论是否达到了目标,至少我们曾经拥有过美丽的、愉悦的过程’。”
确实,现在的我们经常是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精彩。书中反复提醒我们,要关注当下的精彩,因为生活原本就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
浮躁的社会,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需要静心思考,冷静地问问自己,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脚踏实地,有实现愿望的实际行动。
《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它们像一张心灵地图,指引我们与自己内心对话,活出真实与坦然。“静心读书·修炼身心·积累能量”,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向着这个目标继续前行。
Copyright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鲁ICP备110221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