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做最好的自己       学校邮箱:fuxiao@sdnu.edu.cn

一年级数学组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4-05-12     编辑:     浏览量: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组 李秋华

本 学期的教学内容之一是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完这部分内容,最近做口算题,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经常在类似“18-5”“19-7”和 “13+5”“12+7”的题型上出错,我平常非常重视计算的教学和学习,孩子们出现了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细细的小结了一下此部分内容的教 学过程,现反思如下:

这 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最基础的知识,所以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我特别的重视。课上,我充分让学生展开思路,出现了“点 数”、“想加算减”、“破十法”等计算方法,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我还启发学生想出了“连续减”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 算。

“破 十法”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不太好理解,我借助在数位筒里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独立思考来感知体验“破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 法。为了帮助学生又快又好的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得数,我还引导学生发现了做题的规律,比如:十几减9的题目中差总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十几减 8的题目中差总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利用这个规律学生能又对又快的做题。我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做题的小窍门:①用“见九想一”、“见八想二”、“见七想三”……的方法做题:13-9,见减数9想1,1加被减数个位上的3得4,所以13-9=4;13-8,见减数8想2,2加被减数个位上的3得5,所以13-8=5;13-7,见减数7想3,3加被减数个位上的3得6,所以13-7=6……②用“差1得9”、“ 差2得8”、“ 差3得7”……的方法做题:11-2=9(被减数个位上的1和减数2相差1,得数是9),12-4=8(被减数个位上的2和减数4相差2,得数是8),13-6=7(被减数个位上的3和减数6相差3,得数是7)……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并利用这些小窍门做题,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但是有一些学生却总在做类似“18-5”“19-7”和“13+5”“12+7”的题型上出错,仔细反思,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给学生提供的做题小窍门只适用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题目,有个别孩子可能还不明白“退位减”的含义,只要是减法的题目就机械的套用“差1得9”、“ 差2得8”的小窍门,导致出错。

2、学习“退位减”的内容,想当然的就认为做的是减法的题目,没有好好审题、没有看清加减符号就做题,导致出错。

我 认为给学生提供做题小窍门有其优点,但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不利于学生培养数感。学生只利用小窍门做题了,忽略了审题,忽略了对算式中三个数之间的 数量差的感知,所以提供小窍门做题还不如让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做题,做的口算题多了就能达到熟练认读算式的能力。能熟练的认读算式了,数和数之间的 数量差的感知也就真正建立起来了。

孩子建立了这方面的数感,做题时再能认真仔细审题、做题,孩子的计算能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关于计算教学的反思

一年级数学组 王青

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计算的学习占了很大部分。其中包括二十以内加减法、整十数的加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等内容。反思这段教学过程,我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的教学有如下的体会:

1、 适当的复习铺垫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几 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情境的创设是新课开始前的必然环节,对抽象知识的学习更是如此。设置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 旧知识;二是为学习新知识分散难点。例如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学生原有的认知中存在相关旧知识,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旧知识的作用,促进 新知识的生长。这样也体现了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

2、 合理安排学习层次,发展学生思维。

在 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层次的体现:具体操作→看图 叙述→直接看算式计算。巩固练习的设计也有层次性的体现:基本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由于在设计教案时,就预设了学生的学习层次,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多 少学生都能按照“感知→理解→掌握→应用”开展学习,思维得到了有效开发。

  1. 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和适量的练习是学生内化提高的途径。

在 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 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在 2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不正是体验到了创新的成就感。 所以在小学数学计算课的学习中怎样把练习和启发孩子的多种选优良好结合才是重中之重,自己在教授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在这方面还需要多多探索和改进。

浅谈反转课堂在低年级教学中将如何实施

一年级数学 朱彦蓉

随着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先行基地将课中心引入我国,一场教育风暴也在中国席卷而来。

从 定义上来说,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一种教师创建学习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教学 形态。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 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近 期我校数学学科也在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下反复实践,摸索前进。先后在三年级和五年级举行反转课堂观摩研讨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作为一年级数学教师也 深感这种教学模式实践的必要性,所以就一年级下学期“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这一课时作为反转课堂实验课时。通过几次实践和试讲有收获也有疑问,接下 来我就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低年级反转课堂实践中的感受:

  • 低年级在课下观看微视频可行吗

低年级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阶段,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达不到像中高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所以在课下观看微视频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可行。所以尝试将微视频在课上播放,学生一起集体观看,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 课堂中的答疑解惑怎样实施

根据低年级的学习特点,学生未能达到自发提问和自主学

习的水平。在实践中发现,第一,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不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或问题;第二,低年级知识简单易懂,观看视频后部分孩子对于重点难点已经完全掌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怎样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和课堂交流互动这一理念,值得我们进行摸索和研究。

  • 微视频是否阻碍了学会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 传统课堂中,对于计算课我们重在培养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自主探究算法的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实践 中发现,由于微视频中已经将算法详细直观的告诉学生,学生直接接受,缺少探究算法的过程。怎样既能保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又能实现翻转课堂这值得我们 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究。

教好1+1=2

一年级数学 张秋雅

这两个月的教学生活总结如下:

1.备 课听课。课前,我都会提前一天将自己明天要讲课的内容设计好,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每一环节怎么讲,我所设计的课堂都是根据教案制定的,上课的步骤也是按照 教案上来。没课的时间去听其它老师的课,发现有经验的老师会对教案上的内容进行调整,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增减环节。例如在讲加法这节课 时,其他老师将重点放在对课本上小丑图的讲解上,让学生对小丑图理解透彻,知道为什么用加法,什么是加法。而我在课堂上对小丑图的讲解没有那么深,只想着 要把课件上的图都讲完,所以每个图都一笔带过,导致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没有真正的了解。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在备课时,开始注重灵活的借鉴教案,不是完全的 依赖教案。

2.上 课。一开始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状况,上课的思路被打断,我就要重新翻翻自己的教案,看看下一步要讲什么,这说明自己的备课功夫还没有做到家。在课 上,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过渡,对时间的把握不好,上课过于严肃。在课上,每次讲完一个问题,我用的过渡语基本上都是:好了,下面我们来看……以 后这个问题还要再加强;在课上,重点知识是什么就应该花相对多的时间来讲,并且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如果学生的练习反馈不理想,就要重新回到知识点上总 结概括,不能一味的赶进度,要把知识点吃透。一年级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应该比较轻松,课上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我在上课时有点过于严 肃,课上对学生笑的少,我正在改正自己的这个缺点。

3.课堂常规的训练。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对课堂常规完全没有概念,上课会经常不举手就发言,频繁的去厕所,随意走动等等,有一节课上孩子手举得高高的要回答问题,叫起来后孩子说:“老师,我可以浇花吗?我 今天带了一盆花来。”开始在课堂常规上我没有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训练,导致后来的课堂上班里学生经常有上课摸摸这个,摸摸那个的行为出现。王青老师和刘秋华 老师在听完我的课后,指出了很多问题,课上孩子坐的东倒西歪,有几个孩子上课边撕纸边听课。意识到这点之后,我立刻着手训练班里的课堂常规,告诉孩子上课 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当孩子上课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让孩子自己说这样做可不可以。课堂纪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4.和 学生的交流。一开始面对这么小的孩子心理有点发怵,孩子总是会提出好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好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当孩子上课走神时、作业完成不好时、回答 问题不积极时,我往往会比较着急,特别是第一次课堂练习后,看到孩子们对已经讲过的知识还答不上来,我有点耐不住性子,这一点非常不好,李秋华老师告诉 我,孩子不会做、出错都是很正常的情况,这也侧面说明了你在上课时有些知识讲的不到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经过两个多月和孩子的接触后,我对孩 子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出现孩子的课堂作业出错的情况,能耐心的找到大部分学生出错的共同点,把这个知识再讲一讲。以后的教学中,要对孩子耐心一 点,再耐心一点。

5.和家长的交流。刚开始工作时总是找不到应该用什么样的定位来面对家长,当孩子出现问题,有必要和家长交流时,不能很好的达到交流的目的。怎样和家长相处是我应该继续反思的问题。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2143号-1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鲁ICP备11022143号-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