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做最好的自己       学校邮箱:fuxiao@sdnu.edu.cn

学校陈桂玲、王青老师在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中喜获佳绩

发布时间:2018-04-26     编辑:     浏览量:

近日,中央电化教育馆举办2018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大赛,经过省、市课例选拔推荐,我校两名老师从全国5万余节课例中脱颖而出,陈桂玲老师执教的《探索图形》一课荣获一等奖,王青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分类》一课荣获三等奖。本活动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发起,联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举办。旨在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微课,翻转课堂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实现互动课堂的创新教学。

我校参赛教师积极准备,不惧困难,大胆创新,通过磨课、研课,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环境。

陈桂玲老师执教的课例为《探索图形》。课上教师利用Hiteach向学生发布任务,学生使用Hiteach接收教师发布的任务,完成后及时上传到相应工作区,便于老师实时了解、掌握情况,使师生交流更加便捷。学生在探究每一类型的小正方体个数规律时,用Ipad拍下整个操作过程,并切换到互动电视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使教学难点的解决变得更加直观、明了。教师将规律的探索过程录制成了微视频,并生成了二维码,方便课上不能完全理解的学生课下进一步学习研究。整堂课中,陈老师大胆创新,在交互式电子设备(包含液晶书写屏、平板电脑等)的基础上,又辅以动画视频演示、智慧课堂,实现新媒体、新技术的多元化,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深度融合。

王青老师执教课例为《三角形的分类》。课上教师从生活中的分类导入,在学生的认知中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和铺垫。本节课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高度融合。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每人一个ipad终端设备,在平板上比一比,量一量,分一分。ipad中的软件使用代替传统学具,避免了课前复杂的学具制作过程,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认识各类三角形。同时,错题实时反馈系统让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困惑点,讲解更有针对性,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更加高效。课后拓展的资料编辑成二维码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充分了解相关知识,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立体,更加充分。

近年来,我校扣紧“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目标,整合优化教育管理应用系统,以“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的数字平台应用研究”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为工作重点,探索教学创新应用,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不断加大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对学校教室、功能教室、办公室、科技创新软硬件设施进行了整体性的数字化提升。加强培训引导,不断探索教学创新应用,实践高效智慧互动课堂,系统推进智慧教学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我校在新理念、新媒体、新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下,教师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创新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我校还将继续探索、不断前行。(撰稿:杨颖 摄影:王文彬)

陈桂玲老师执教《探索图形》一课

王青老师执教《三角形的分类》一课

精心制作课件

集体磨课备课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2143号-1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鲁ICP备11022143号-1

Baidu
map